摘要: 阳山水蜜桃的历史 阳山水蜜桃历史悠久,以下是其发展历程: 早期记载:早在宋代,阳山地区民间家前屋后就有桃树种植,宝庆三年(1227 年)的陆墟桥桥联 “雁齿云排红迷桃岸” 可作证明。南宋淳祐六年(1246 年),兰溪道隆(即大觉禅师)东渡日本时曾携数株桃。明万历《无锡县志》记载,桃为本地果之属,沿山...

阳山水蜜桃的历史
阳山水蜜桃历史悠久,以下是其发展历程:
早期记载:早在宋代,阳山地区民间家前屋后就有桃树种植,宝庆三年(1227 年)的陆墟桥桥联 “雁齿云排红迷桃岸” 可作证明。南宋淳祐六年(1246 年),兰溪道隆(即大觉禅师)东渡日本时曾携数株桃。明万历《无锡县志》记载,桃为本地果之属,沿山隙地均植桃,表明当时阳山地区种桃已较为普遍。
品种引进与改良
近代:清末民初,举人谭梦桃从浙江奉化引入 “玉露水蜜”,留学生殷植从日本带回 “白凤”“传十郎” 等品种,在阳山地区进行栽培。1919 年,无锡太湖边有至善农场等多个种植桃树的果园。1921 年左右,钱惠民的桃子在京(宁)沪线已颇具名气。1927-1937 年,刘慕九培育出 “白花桃”,其果型大、肉质细腻、清香扑鼻、甜味浓郁、汁流如蜜,且耐贮运,大受市场欢迎。
现代:上世纪 70 年代初,“无锡阳山水蜜桃科技站” 成立,引进了湖景、朝晖、锡蜜、雨花露、迎庆、迟园蜜等水蜜桃新品种,进一步丰富了阳山水蜜桃的品种资源。
规模化发展
解放前:1948 年,无锡县成立桃业公会。1949 年前,阳山地区水蜜桃的种植面积接近 3000 亩,其中张华桥地区(今阳山镇桃园村)有 2500 亩左右。
解放后:1958 年,陆区公社林业大队大队长王京朝抽调人员组成突击队,管理长腰山西麓桃园并垦植长腰山,引种 “白凤”“白花” 等品种。1960 年 2 月,成立 “阳山农林畜牧场”。1964 年,安阳山南麓第一管理区河柳村组建以种植水蜜桃为主的南山生产队。至上世纪 60 年代中期,阳山水蜜桃的名气已经响彻苏州专区。
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
出口创汇:1968 年,阳山农场水蜜桃开始出口,一开始就占到无锡县出口量的 70%以上。
品牌树立:2001 年,阳山水蜜桃获 “江苏省优质水果和中国知名消费品” 称号;2003 年,阳山镇被中国果菜专家委员会命名为 “中国水蜜桃之乡”,并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;2004 年,获得国家工商局颁发的 “阳山水蜜桃地方证明商标”;2006 年,获 “农业部首届中国名牌农产品” 称号;2014 年,荣获 “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” 称号。
版权声明:除特别声明外,来源于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...